超碰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成人激情欧美国产第一页-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第一区

教育教學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學工作 -> 人才培養(yǎng) -> 本科生培養(yǎng) -> 教學大綱 -> 正文

《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大綱

信息來源: 發(fā)布日期:2015-09-25

《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計算機組成原理

課程編號:

408012

420011

436014

適用專業(y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網絡工程

軟件工程

課程類別:

專業(yè)必修課

專業(yè)必修課

專業(yè)必修課

課程學分:

3.5

3.5

3.5

總學時:

64

64

64

其中:理論學時

52

52

52

實驗學時

12

12

12

先修課程:

電子技術基礎、操作系統(tǒng)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計算機相關各本科專業(yè)教學中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計算機的工作原理:通過控制信息的處理來達到處理數(shù)據(jù)信息的目的;幫助學生認

識到計算機組成的馮諾依曼結構是可以實現(xiàn)這種目的的一種結構;進而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硬

件各子系統(tǒng)的功能、組成及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實現(xiàn)不僅對設計開發(fā)計算機系統(tǒng)有重要作用,而

且也是其后的計算機網絡、計算機體系結構、分布與并行處理等課程的基礎。學生通過學習本

課程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1.掌握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馮諾依曼機的特點;熟悉衡量計算機性能的評價及主要技術指標(機器字長、存儲容量、運算速度);了解計算機的發(fā)展史以及它的應用領域。

2.掌握數(shù)值數(shù)據(jù)的表示方法、運算方法及定點運算的硬件實現(xiàn),熟悉字符、漢字的表示方法;了解流水浮點運算器的組成與實現(xiàn)。

3.掌握構造高速度、大容量、低成本的存儲子系統(tǒng)的各種技術,包括高速緩沖存儲器、虛擬存儲器、多體交叉存儲器;掌握如何用常用芯片構造主存;熟悉雙端口存儲器、相聯(lián)存儲 器;了解存儲保護技術。

4.掌握指令系統(tǒng)的分類、常見的尋址方式、指令格式、指令設計的優(yōu)化方法,了解RISC技術。深刻領會指令系統(tǒng)與機器主要功能以及與硬件結構之間的關聯(lián)。

5.掌握總線的概念、總線對計算機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總線仲裁與定時的方式;了解常用的標準總線。

6.掌握外部設備與主機交換信息的三種控制方式:程序查詢、中斷、DMA;熟悉顯示器、磁盤機的組成與功能;了解常用的外部設備。

7.掌握領會CPU在計算機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CPU的功能和內部結構,熟悉機器

完成一條指令的全過程,初步掌握并行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實現(xiàn)時間重疊的技術途徑:流水處理。

領會中斷技術在提高整機系統(tǒng)效能方面所起作用。領會指令周期、機器周期、時鐘周期(節(jié)拍)和控制信號的關系,深刻領會控制單元在機器運行中所起的核心作用,掌握設計控制單元的基本兩種基本方法:組合邏輯設計與微程序設計,初步建立設計控制單元的思路,為今后設計計算機打好基礎

二、課程教學基本內容與要求

第一章計算機系統(tǒng)概論(5學時,包含1次實驗占2課時)

(一)基本教學內容

1.計算機分類與應用

2.計算機的硬件組成與發(fā)展

3.計算機的軟件組成與發(fā)展

4.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掌握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硬件組成;了解馮諾依曼計算機結構與特點及現(xiàn)代計算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了解單處理機系統(tǒng)及多處理機系統(tǒng)的概念。

教學重點:計算機的基本硬件組成與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

第二章運算方法與運算器(12學時,包括1次習題課占2個學時,1次實驗占2課時)

(一)基本教學內容

1.數(shù)據(jù)與文字的表示方法

2.定點加減法運算

3.定點乘除運算(可選)

4.浮點四則運算

5.算術邏輯單元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

(1)掌握數(shù)的編碼表示(原碼、補碼、反碼、移碼);

(2)掌握定點數(shù)與浮點數(shù)的表示與運算;

(3)掌握運算器的電路組成與工作原理。

教學重點:計算機定點數(shù)、浮點數(shù)的表示與運算;算術邏輯單元ALU的基本硬件組成與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算術邏輯單元ALU的基本硬件組成與工作原理。

第三章存儲器(12學時,包括1次本單元內容總結及習題課占2個學時,1次實驗占2課時)

(一)基本教學內容

1、存儲器概述

2、隨機讀寫存儲器

3、只讀存儲器和閃速存儲器

4、高速存儲器

5、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6、虛擬存儲器

7、存儲保護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了解存儲器分類及特點,掌握存儲器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存儲器與系統(tǒng)總線的連接方法和存儲器擴展方法。

教學重點:高速緩沖存儲器基本工作原理;內存儲器與系統(tǒng)總線的連接及內存儲器的擴展方法。

教學難點:內存儲器與系統(tǒng)總線的連接及內存儲器的擴展方法。

第四章指令系統(tǒng)(2學時)

(一)基本教學內容

1.指令系統(tǒng)的發(fā)展與性能要求

2.指令格式

3.指令與數(shù)據(jù)的尋址方式

4.堆棧尋址方式

5.典型指令系統(tǒng)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能分析計算機指令系統(tǒng)的特點,掌握計算機指令的設計方法。

教學重點:指令尋址方式的表示

教學難點:指令的設計

第五章中央處理器(14學時,包括1次習題課占2個學時,1次實驗占2課時)

(一)基本教學內容

1.CPU的功能與組成

2.指令周期

3.時序產生器與控制方式

4.微程序控制器

5.微程序設計技術

6.硬布線控制器

7.典型CPU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掌握CPU基本組成及其工作原理;掌握計算機指令的執(zhí)行過程。

教學重點:CPU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微程序控制器

第六章系統(tǒng)總線(6學時,1次實驗占2課時)

(一)基本教學內容

1.總線的基本概念和結構形態(tài)

2.總線接口

3.總線的促裁、定時和數(shù)據(jù)傳送模式

4.典型總線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了解總線功能、分類及特點,掌握不同總線結構、工作原理及特點,了解總線控制方法。

教學重點:總線結構、原理、特點。

教學難點:總線控制方法

第七章外圍設備(4學時)

(一)基本教學內容

1.外設概述

2.顯示設備

3.輸入設備與打印設備

4.硬磁盤存儲設備

5.軟磁盤存儲設備

6.磁帶存儲設備

7.光盤存儲設備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幫助學生認識到I/O設備的功能是完成信息形式的轉換,使得計算機系統(tǒng)能夠與環(huán)境交流;而外存儲設備的功能則是信息的倉庫;幫助學生認識到外設通過接口與主機相連,外設及接口構成了計算機系統(tǒng)的輸入輸出系統(tǒng)。

教學重點:輸入設備和打印設備、軟磁盤存儲器、磁帶存儲器。

教學難點:在硬磁盤存儲器一節(jié),包括:磁記錄原理與記錄方式、硬盤機的組成與分類、磁盤信息分布、磁盤存儲器的技術指標及其計算。

第八章輸入輸出系統(tǒng)(9學時,1次實驗占2課時)

(一)基本教學內容

1.外設的定時方式與

2.程序中斷方式

3.DMA方式

4.通道方式

5.典型通用I/O接口標準

(二)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了解接口概念,掌握外設I/O的控制方式。

教學重點:外設與主機的信息交換方式。

教學難點:外設輸入/輸出控制方式。

三、課程各章節(jié)學時分配

序號

內容

理論學時

實驗學時

計科

網工

軟工

計科

網工

軟工

1

計算機系統(tǒng)概論

3

3

3

2

2

2

2

運算方法與運算器

10

10

10

2

2

2

3

存儲器

10

10

10

2

2

2

4

指令系統(tǒng)

2

2

2

5

中央處理器

12

12

12

2

2

2

6

系統(tǒng)總線

4

4

4

2

2

2

7

外圍設備

4

4

4

8

輸入輸出系統(tǒng)

7

7

7

2

2

2

合計

52

52

52

12

12

12

四、本課程課外學習與修學指導

由于該課程涉及計算機系統(tǒng)中各種軟硬件資源的管理,內容復雜,難度較大,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要學好本課程,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要求學生多參閱相關書籍,多做練習,認真準備實驗,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其實現(xiàn)過程。

五、本課程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標準

考核方式:考試,閉卷

成績評定方法:本課程的考核是平時成績和期終考試成績相結合,理論成績與實驗成績相結合。具體比例為:上課出勤占10%,作業(yè)占10%,實驗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60%。

其中期未考試總分100分,基礎題占50%,中等難度題占40%,較難題占10%??荚囶}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分析題、綜合應用題等。

六、教材及參考書

1.教材:白中英,計算機組成原理(第四版),科學出版社。

2.教學參考書:

【1】唐朔飛,計算機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William Stallings,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第五版),2001

【3】王愛英,計算機組成與結構(第三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

大綱撰寫人:龍海

大綱審閱人:劉偉群

教學副主任:易葉青

編寫日期:20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