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青春向黨 紅色筑夢”調研團在總指揮院長張衛(wèi)明教授,指導老師周浩博士、李婉溶老師的帶領下,在邵陽市綏寧縣樂安鋪苗族侗族鄉(xiāng)大團村開展駐村調研活動。調研團通過訪談老黨員、祭奠革命英烈、探訪紅色遺跡等方式進一步挖掘大團村紅色資源,緬懷革命先烈,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半載崢嶸歲月去,黨員底色永不變
調研團成員們走進老黨員家中,聆聽老黨員們述說紅色革命故事、感受革命情懷、切實體會紅色精神。作為在黨50年以上的老黨員,他們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改革光輝歷程的見證者、參與者,是激情澎湃的革命歲月的親歷者、貢獻者。
有著60年黨齡的老黨員龍憲松幼時經歷過解放戰(zhàn)爭,后進入廣東軍分區(qū),當時一線戰(zhàn)場情況緊急,他說:“當兵就要不怕死!”,于是寫下包含自己基本信息的“生死信”,立刻奔赴前線,隨時準備為國犧牲。解放后,他主動提出回鄉(xiāng)工作,擔任民兵營營長,后任職大團村黨支部書記,帶頭樹立文明鄉(xiāng)風,為大團村“款約”的制定夯實基礎。在他工作的近三十年里,心系農村建設,幾十年如一日帶領村民搞生產,真情實意地服務村民,以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致力基層發(fā)展。
(圖為老黨員龍憲松)
在黨50多年的老黨員陸友春青年時期對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感召著他身體力行地向黨組織靠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他參過軍,在艱苦歲月里,他不喊累、不叫苦,永葆初心,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卮搴?,陸友春積極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定支持黨的政策方針,踏實做人、勤勞肯干,樹立良好家風家訓,其家庭被評為湖南省“光榮之家”、綏寧縣樂安鋪鄉(xiāng)“平安文明家庭”。
(圖為調研團成員與老黨員陸友春合影)
今年是何圣賞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第58個年頭,何圣賞曾擔任過大團村生產隊隊長、大隊支委,管理過木材廠,有著豐富的領導生產、管理生產隊的經驗。他耕種鋤割,樣樣拿手,為了解決村民們的溫飽問題,他還專門向上一輩學習了農活經驗,帶領隊員搞發(fā)展,共同建設大團村。何圣賞始終任勞任怨、辛勤付出,不忘初心使命,忠誠為黨,真心為民,受到了干部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圖為調研團成員與老黨員何圣賞合影)
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切身經歷讓成員們在憶苦思甜中感受黨恩,感受黨的偉大,感悟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矢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緬懷追思祭英魂,紅色精神世代傳
在“七七事變”爆發(fā)86周年之際,調研團全體成員在大團村村支書黃進文的帶領下前往樂安鋪鄉(xiāng)革命烈士陵園,聆聽革命先烈英勇事跡,緬懷先烈崇高精神。
樂安鋪鄉(xiāng)革命英雄烈士陵園安葬了革命英烈“魏連長”與多位無名烈士,歲月倥傯,人們只記得這位連長姓魏,是浙江人,其他英烈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魏連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某部連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加“衡寶戰(zhàn)役”奉命追擊敵人,在樂安鋪后山和大團村坳上將敵人擊潰。在此次戰(zhàn)役中,魏連長不幸受傷,留于大團村休養(yǎng),被敵人得知情況后,村民們將魏連長藏進土窖躲避敵軍,后敵人威脅百姓,欲縱火焚寨,這時魏連長不懼敵人酷刑,不惜犧牲自我保護村民,最終英勇就義。他犧牲后,百姓將其葬在大團溪畔,并為了紀念他,將他曾躲藏的土窖稱為“英雄窖”。近年來,為進一步發(fā)揚革命先烈英勇事跡,弘揚革命精神,樂安鋪鄉(xiāng)政府將魏連長與其他幾位無名烈士共同安葬至煙堂界,并為他們修筑了革命英雄紀念碑。自此,清明節(jié)前后,村民都會自發(fā)組織到紀念碑前祭奠英烈。
(圖為黃進文書記為調研團講述革命英烈事跡)
魏連長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令調研團全體成員備受鼓舞。成員們來到莊嚴肅穆的革命英雄紀念碑前,依次向烈士們獻上鮮花、莊重鞠躬、瞻仰英雄紀念碑,誠摯地表達對烈士們的崇高敬意與深切悼念。
(圖為調研團悼念革命英烈)
調研團全體成員在傾聽老黨員們的紅色故事、緬懷革命先烈、聆聽先烈事跡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家國情懷。成員們感嘆道:“現(xiàn)如今的美好生活是無數(shù)英烈前赴后繼,用鮮血澆灌、用生命捍衛(wèi)所換來的,作為新時代青年要致知于行、傳承紅色精神、不辱使命、砥礪前行,用擔當奉獻譜寫青春之詞,成為時代的奮斗者、奉獻者和追夢者。”(一審:李婉溶;二審:周浩;供稿人:吳文煊、肖羽婷;供圖人:蔣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