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真人圖書——劉楚魁教授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校關工委和圖書館組織學生走訪了我校一批德高望重、無私奉獻、退休不褪色的教師代表,感受李濟源、劉楚魁、李夫澤這三位退休教師兢兢業(yè)業(yè)的職業(yè)操守、潛心育人的師者風范。他們時刻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囑托,勤勉務實,奮發(fā)有為,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鑄就了不平凡的業(yè)績,退休后仍情系教育事業(yè),演繹了動人的故事。

2019年3月18日,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眲⒊舷壬呛先宋目萍紝W院的一名退休教授,退休前曾任學校紀委書記、副校長,他退休不褪色,余熱映初心,于杏壇耕耘春化雨,且傾盡丹心育桃李。他是學校的老教授,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校內外廣大群眾稱他“既是傳承專家,又是傳承功臣”。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
2010年,劉楚魁教授從學校領導崗位上退休了。但他仍熱愛三尺講臺,在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旅游管理專業(yè)缺少專業(yè)教師時,他又重回了課堂。主動承擔了《旅游美學》《中國旅游文化》《民俗與旅游》三門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在2010年至2017年之間,他平均每年授課384節(jié)。遠超在職專任教師每人每年授課320節(jié)的工作量。每門新課開課以前他都要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了解學生相關課程的知識基礎、愿望與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劉老師的授課以啟發(fā)式討論式為主。如民俗課讓學生,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學生相互介紹家鄉(xiāng)的習俗,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加強了民族團結教育。在學校的網上評教系統(tǒng)中,學生們對劉教授的課贊譽有加。當被人問及平時工作苦不苦、累不累,劉教授爽朗一笑說:“我做著天底下最甜蜜的事,怎么會覺得苦呢?”
他不僅堅守講臺,教書育人,對待青年教師也是耐心傳藝,無私奉獻,劉楚魁教授還被學校聘為教學督導員兼教學督導團團長,他一干就是10年,每周聽課4至8節(jié),評課4至6節(jié),督促老師們上好課,引導大家總結教學經驗,切實提高了全校課堂教學水平。他還熱心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他指導過的教師中有15人評上了教授或考上了博士。在這些老師的心目中,劉老既是師傅,又是朋友?!靶轮窀哂谂f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劉楚魁教授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注入了無限活力生機。
初心如磐,奮楫篤行
劉楚魁教授研究民俗文化已逾37年,被譽為遠近聞名的“鄉(xiāng)土教授”。他對民俗文化的熱愛源于家庭的傳承、長期鄉(xiāng)村工作的經歷、對傳統(tǒng)民俗的辯證認識及價值認知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作為這個時代的奮斗者和見證者,劉楚魁教授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堅持“兩個結合”不斷奮斗,可謂是立足實踐上山入鄉(xiāng)的“文化自信”的實干者。三十年來,跋山涉水,走村入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劉楚魁教授多次不顧個人安危深入基層進行田野調查,用實際行動挖掘湖湘?zhèn)鹘y(tǒng)民俗文化的精髓。退休以后公開出版了著作:《梅山婚育文化研究》《梅山民俗與旅游》《梅山民俗研究》《南楚民俗與旅游研究》《湘中白喜事文化》《笨鳥后飛》《湘中傳統(tǒng)禮儀研究》多部,另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10篇,撰寫婁底市志(1997一2007)民俗篇11萬字,參編《婁底非遺》,義務為鄉(xiāng)鎮(zhèn)撰寫非遺申報材料9份。如果說“傳承之旅”是浩渺大海上的行進,那么劉教授這樣的人物就是立在船頭的喊號人,一遍遍叩問我們的初心,一次次奮楫篤行振奮人心。

赤心向黨,矢志不渝
獻了青春獻白發(fā),甘灑余暉映朝陽。從1967年他向黨組織遞交第一份入黨申請書開始,到1978年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的11年間,他在農村里種過田、挖過小煤窯、修過國防公路、當過民辦教師,有時候還要去人民公社的機關編簡報,寫材料、搞政審,他說這是一種寶貴的實踐經驗,要想樹立正確的三觀,就必須通過實踐深入了解這個社會。從一個鄉(xiāng)村的民辦教師成長為一個大學教授,從教小學到教本科生、帶研究生,劉老十分感激黨對他的栽培,他相信中國共產黨是人民和歷史的不二之選。在婁底電視臺慶祝中國共產黨100周年主題報道《對黨說句心理話》的訪談中,劉老說:“黨指向哪,我們就奔向哪。”這是對黨的事業(yè),道路的堅決不動搖。
滄海橫流,信仰彌堅,劉楚魁老先生完美地詮釋了中共黨員的忠貞信仰。44年黨齡占據了劉老的大半個人生,他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在離任退休期間仍然密切關注黨的新目標新政策,每年給全?;蚨墝W院上黨課3一4次。帶領廣大青年大學生向黨靠攏、向黨看齊。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正是有了像劉楚魁教授一樣的“五老”,無私奉獻,用激情與責任創(chuàng)造祖國輝煌未來,如今的中國才會蓬勃發(fā)展;而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們要傳承“五老”精神,以前輩為燈塔明珠,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以“功成不必在我,克難必定有我”的奉獻精神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撰稿人:唐楚君 許淳;文字指導:劉紅梅;編排:申彥舒 一審:申彥舒,二審:邱圣暉,三審: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