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15級漢語言文學三班歐陽芳
我曾渴望,在樹梢的縫隙透過的藍天里,插上一雙神奇的翅膀,跨越這世間所有的悲歡離合,去看看傳說中,沒有煩憂的天堂;
我曾向往,在午后陽光灑下的歷史書里,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情懷,縱使平淡無奇,卻仿佛那樣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
我曾迷茫,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該以怎樣的方式走過人生,方能不負?理想的完美,現(xiàn)實的平淡,該如何衡量抉擇,方能無悔?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而就如佛理中“時時勤拂拭”與“本來無一物”的差別一般,《平凡的世界》讓我看到了一群平凡的人們,在平凡的黃土世界中掙扎、奮斗、追求著生活的意義。親情、愛情、友情,在念念的抉擇中衍生出各自的生活。幸福與痛苦,短暫與恒久,平凡與不凡,便如那佛理般,皆在一念之間。
這一念,是作者路遙的一念。用盡自己的滿腔熱血,將一個平凡的黃土世界中一個個平凡生命的悲歡離合細細的鋪展在讀者眼前。為這一念,他耗費十數(shù)年心血,為了寶劍寒鋒一朝出鞘,閱讀百部文學巨著作為磨礪;為這一念,他以筆墨為友,以稿紙為知交,以書桌為倚靠,在書房中苦熬著一季季的春夏秋冬;為這一念,當他再次舉起鏡子,鏡中的人,已從春秋鼎盛化作兩鬢斑白、形容憔悴。亦因這一念,讓太多在凡世中沉浮憔悴的人們在他構建的世界里得到精神的啟發(fā)與慰藉。讓一位作家不異于同行的一生因他以生命為獻祭的作品而大放異彩。凡與不凡,一念之間。
這一念,是書中主角孫少平的一念。用不斷的學習強大自己的靈魂,使自己無論處于何地,哪怕是滿身臟兮兮的煤灰汗水,都不能掩蓋靈魂中的魅力和光芒。這一念,僥幸的逃過了“非洲”與“歐洲”生活的巨大差距而產生的悲怯的暗殺,在初初萌芽于同病相憐而產生的朦朧感情的變化的打擊,在與曉霞的接觸與交流中,在一本本哲學書中萌芽且茁壯成長。如同他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所寫“我們出生于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自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他對生活更高層次的不斷追求,使他能夠擁有同親愛的曉霞那樣同樣開闊美好的愛情,他對“一個人的精神是否充實,活得是否有意義,取決于他對勞動的態(tài)度”這一偉大的解讀,使得他充滿熱情的投入礦井,投入到到支援祖國的建設事業(yè)中。而他與曉霞在那場大洪水中因挽救一個更年輕的生命而逝去的杜梨樹下的約定,讓無數(shù)人為之扼腕嘆息。但我想,即使生命在這平凡的大地上消逝,但永不褪色的愛情,卻讓生命在延續(xù)中更放異彩。如若時光倒流,讓少平與曉霞可以選擇,在高原上開一孔窯洞,如其他人一般平凡的生活,放棄各自的追求安慰終老,他們一定也會堅定的走向原來的軌跡吧!恒與不恒,一念之間。
這一念,是黃土高原上眾多平凡人決定人生的一念。孫玉厚的一念,供子女念書,上大學,培養(yǎng)出了優(yōu)秀的子女,過上了苦盡甘來的晚年。少安的一念,為弟妹放棄大學,辛苦供他們上學,為生活、門戶所迫,放棄相愛的潤葉,迎娶秀蓮,在妻子的幫助鼓勵下開辦磚廠,雖然放棄了愛情,亦得到了生活的豐盈與溫暖。潤葉的一念,迫于家人的壓力與少安的放棄,嫁給李向前,從開始的萬般不愿到丈夫殘了雙腿,從照顧他的責任中感受到了成就與安心而接受。還有蘭香、秀蓮、蘭花、王滿銀、郝紅梅、顧養(yǎng)民,這些平凡的人們,也各自以自己選擇的人生活著,平淡而真切,平凡而幸福。幸與不幸,一念之間。
這一念,是“我”的一念,在看與不看的一瞬中選擇前者,在這平凡的故事中感悟、思索。我曾在一個故事中迷惘許久,講的是一位修佛者曾問趙州從諗法師:“何為佛祖西來意?”禪師僅答“庭前柏樹子”。佛者不解,后有人答:因在禪師眼中,萬物已無分際,就如同這庭前柏樹子一般。我久久沉思,若以此言,萬物無分際,萬事皆平凡,一切如此平淡,是否便失了趣味與意義?直到看了《平凡的世界》,我才有些明白,縱使如此平凡,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的意義也能讓生活煥發(fā)出來光彩,讓這人世間最平凡的悲歡離合變得打動人心。
一切,皆在一念之間。
【征文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