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19級市場營銷二班 楊敏
初聞霍亂,提心吊膽,多少人死于非命,因它迅速擴散,持久蔓延,愛情與它相似之處,但是無可辛免,無可救藥。
人活于世,在愛情里,須以品質(zhì)立足。
勇氣,是謂其一。勇氣,有時候只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卻是一輩子的執(zhí)念。作為知識分子就應(yīng)直道而行,勇于打破沉默。當眾多教授學者臣服于納粹之時,朋霍費爾依然堅守著知識分子的良知,以叛徒的名義與納粹抗爭,博爾赫斯即使離開自己心愛的圖書館,也拒絕沉默,他們都是不畏強權(quán)的知識分子,敢于與時代唱反調(diào),走常人不敢走的“歧路”,是勇氣的力量使得他們異于常人。再來看看《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費爾明娜,她優(yōu)雅端莊,落落大方,起初在面對阿里薩狂熱的追求下她是答應(yīng)了的,可因后來的意外讓她們五十年以后再相遇,時他們以足夠的勇氣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正如“愛真的需要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
堅持,是謂其二。 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博覽群書,立志繼承父業(yè),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的一帆風順的時候,受“李陵事件”的牽連,使他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fā)憤”,他含冤蒙垢數(shù)十年,始終堅持,終于有一天成就了“通方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留芳后世?!熬\所至,金石為開?!笔橇?,《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在阿里薩身上活生生的體現(xiàn),他愛了費爾明娜五十年,事實結(jié)果證明,他的等待,他的堅持是有回報的。在阿里薩得知費爾明娜與烏爾諾比要結(jié)婚時,他雖有自卑和不甘心,卻也沒有插足他們之間的婚姻,而是始終堅持,將時間花在讓自己變得更好,努力與費爾明娜相配,變得更完美,盡管過程極度煎熬,可他最終還是收獲了幸福。
信任。是謂其三。真正的愛情是無條件的相信對方。費爾明娜與阿里薩五十年后的相遇可謂“身無彩風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們無條件的信任彼比,相信對方。在這五十年里,他飽受相思之苦,她也遭受著婚姻的迫害,“衣帶漸亮終不悔,為伊者消得人憔悴”,這大概便是相思留下的病根。在烏爾諾比去世后,費爾明娜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撒了一個彌天大謊,她驚訝的自問,怎會如此殘酷的讓那樣一個身影占據(jù)自己的心間這么長時間,終于他們在白發(fā)蒼蒼之時牽起了對方的手。
最后,我想說蕓蕓眾生,無論是尚未懂得愛的,還是正在享受愛的,已經(jīng)失去愛的,或是最終得到愛的,每個人都能在《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條時間軸上找到自己對應(yīng)的位置,也總有一段情節(jié),會觸動讀者,這可能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吧。
【優(yōu)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