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機電工程學院19級能動一班 蔣權(quán)
學史崇德,學習歷史從而提升道德素養(yǎng)。學習中國近代發(fā)展史,可以從紅色傳統(tǒng),紅色基因中,賡續(xù)共產(chǎn)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從而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以孔繁森,焦裕祿,黃文秀這樣的時代楷模為榜樣,永葆赤子之心。
“讀”領風騷,閱讀史書是直面歷史的最好方法。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只在彈指一揮間。文字是龐大的,大到可以將五千年文明一一描述出來。文字也是渺小的,小到可以被編成一本史書。閱讀是人類學習知識最原始但又最有效的方法。
得益于“學史崇德,讀領風騷”主題活動的開展,我有幸閱讀我校2021年精讀圖書:《火種:尋找中國復興之路》。此書共包含了24章,以中國歷史發(fā)展為順序,第三章寫到孫中山與革命黨,也是新中國成立前期的社會,第24章古田會議指明方向尾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見證了革命的最終勝利。
該書突出反映了中國共產(chǎn)黨初創(chuàng)時期的奮斗史與尋路史,為黨史、新中國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溯源”,以20世紀前三十年歷史作為深挖的背景,拉長時代視野,拓寬地域思維,在歷史的紛繁復雜中,抽絲剝繭地真實反映共產(chǎn)黨人將如何應對國際與國內(nèi),外部與內(nèi)部矛盾,如何在眾多尋找中國復興之路的黨派中脫穎而出,找到合適自己生存發(fā)展的道路。
該書在追求史料翔實,考證文獻版本的同時,將黨史寫作通俗化,大眾化,是進行黨史教育的生動教材。在保住作品學術性和嚴謹性的前提下,采用故事的筆法穿插史料敘事,使得雖有大量史料,讀來卻饒有趣味性,毫不枯燥,幫助讀者更好地回到那充滿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的歷史年代。
《火種》有三個特點,第一,學術性強。大量檔案資料與回憶性資料相互印證,加上作者全國各地的實地調(diào)查“跑材料”,能夠保證學術研究的嚴謹性、知識性。第二,故事性強。歷史沒有細節(jié)就沒有故事性,如書中關于青年毛澤東的成長路程、關于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生動描述,等等,能讓讀者很輕松讀下去,對年輕人來說,同樣拿起來就放不下。第三,讓讀者自己通過閱讀來思考,客觀真實又讓讀者掩卷之余有所思,有畫龍點睛之效!
【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