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2022級思想政治教育三班 龔佳慧
梁曉聲先生長篇小說《人世間》書寫了上個世紀(jì)70年代,居住在北方省會城市的一戶周姓人家三代及其周圍平民子弟生活軌跡為線索,從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寫到改革開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描繪了50年來百姓生活跌宕起伏及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胺Q一部《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作品中眾多人物一心向光,奔波于樸素生活,傾注于
真誠情感,遵守于自我良善行為之中的那種力量令人感動。說實(shí)話,我很抗拒與文化大革命有關(guān)的書籍。那段慘痛的歷史,即便沒有親眼目睹,即便只是透過靜默的文字,亦可窺見當(dāng)中的猙獰與丑惡?!皞畚膶W(xué)”是一個時代的發(fā)聲,是血淚,是吶喊,是控訴,是“以真誠態(tài)度,悲考生活的真實(shí)”。少年時代看“傷痕文學(xué)”,常常會氣會哭會捶桌頓足,之后便是手足冰涼,然后是無盡的難過與恐懼。未經(jīng)人事的我想不明白,一個個好生生的人怎么就變成了魔鬼?夫妻反目,手足相殘,摯友成仇,知識是罪惡,愚昧才是真理。人性的丑惡被無限放大,世道黑白不分,魑魅當(dāng)?shù)?。于是,我再也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因為,分明是“人之初,性本惡”?。?/span>
然而,《人世間》在直面這段慘痛歷史的同時,也捕捉到那一束束于艱難中仍堅守人性底線的光。譬如周秉義對陶平的同情與拯救,譬如周秉昆并未為了利益為了立功而對蔡曉光落井下石,譬如郝冬梅在“造反派”面前的堅持——“我不能?,F(xiàn)有的一切揭發(fā),都不足以證明我的父母是國家和人民的敵人。對我而言他們是好父母。刀刃壓在脖子上,我也不會按那么的要求去做”。在那樣的年代,“原本不是王八蛋的人”,“很容易也很愿意變成王八蛋”,但,他們都堅守了做
人的底線,并未“變成王八蛋”,他們是真善。
當(dāng)然,對我觸動最深的莫過于周母對“寶瓷片”的智慧處理。周母是一個街道干部。有一天,光字片的一個小孩將毛主席瓷像碰落地上并摔碎了,當(dāng)媽的早嚇壞了。要知道此事可大可小,極容易“被小人當(dāng)成把柄”,“上綱上線”。周母卻“與那家的媽和孩子共同請罪,之后裁了些紅紙,將碎瓷片一一包起,親自送往十幾戶好居民家里,說那是‘寶瓷片’,說不怎么好的居民家還不給,有幸得到的人家要好好珍藏……”,處理相當(dāng)沉著冷靜,最后皆大歡喜。沒有故意誣
陷,沒有借機(jī)作惡,有的是真誠的保護(hù)。作者借龔維則的口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想:“小人哪兒沒有啊?哪兒都有,街道也不例外。尋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一露崢嶸,好人就不得太平了!”這番話一下子擊中了我的心房。是的,日常生活里總不乏一些裝著“慈眉善目”的人,他們對你微笑,殷勤問好,熱情有禮,然而,為了利益,他們一轉(zhuǎn)身就拉下偽善的面具,彈動惡毒的唇舌,誹謗,中傷,無所不用其極。
這些人,如果遇到了“瓷像摔碎”事件,必定如嗜血的禽獸聞到腥味般,露出尖利的獠牙,沖上前去狠狠咬上一口,將小事鬧大,并趁機(jī)邀功,借此“官上一層樓”了!但周母偏不,她心中有善,她用最樸實(shí)的智慧來守著這根線??吹竭@里,我不禁也感嘆周母的智慧和善良。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社會上的人誰不是人人自危,甚至還會因為一些蠅頭小利反目成仇。周母卻用她正直的,善良的心胸,在當(dāng)時黑暗的、壓抑的社會環(huán)境里,讓小小的光明照進(jìn)了黑暗里感謝梁曉聲先生對歷史的尊重,真實(shí)地再現(xiàn)了曾經(jīng)的慘痛。揭開歷史的瘡疤,不是欣賞,不是膜拜,更不是玩味,而是審視,審視過往的不堪,惟其如此,我們才會痛定思痛,不會再重蹈覆轍。更感謝梁曉聲先生對世間美好的擷取,細(xì)碎地?fù)焓傲松畹男⌒腋?。記取美好,不是天真,不是幼稚,更不是忘卻,而是溫暖。溫暖世間萬千悲涼,我們才會在暗黑中燃起希望的火把,在暗中堅持不斷的追尋那看似渺小的光亮。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此后若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爆F(xiàn)在的我們生活的社會已比書中所說的那個時代好太多,但,有光明的地方總有黑暗,社會上還有許多我們目不所及,力不能至的黑暗之處。我們年輕的這一代人,更要像那代的知識分子一樣,面對不公不平時,不要畏懼,要努力學(xué)習(xí)知識,迎難而上,在新的時代中書寫我們自己的人生華章。
【三等獎】
一審:周 莉 二審:劉時容 三審:彭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