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罪與罰》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譯者:朱海觀,王汶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10
索書號:I512.4/66(-4)館藏點:文學借閱二區(qū)
推薦人:法學院20級法學三班何雙穎
作品簡介:小說描寫窮大學生拉斯克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莎和她無辜的妹妹扎偉塔,制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jīng)歷了一場內(nèi)心痛苦的懺悔后,他最終在基督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規(guī)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作品著重刻畫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變化,揭示俄國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推薦理由:如果說托爾斯泰代表著俄國文學的廣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定代表著俄國文學的深度。《罪與罰》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深度的一個體現(xiàn)?!蹲锱c罰》中的一些人物的思想都有啟蒙運動到19世紀的思想流派的影子。如:主人公認為殺一個齷齪,對社會沒有任何價值,但有錢的老太太,然后把她的錢分給很多窮人,殺一個救一群是合理的,這體現(xiàn)了當時盛行的功利主義思想。再主人公認為自己跟拿破侖一樣是不尋常的人,因此應該做不平凡的事即使犯法也應被原諒?;蛘哒f像他那樣的人就應該超越法律,這樣社會才能進步,凡人只用老老實實遵守法律。所以,像他這樣的“超人”殺老太婆有著無比的正當性,這體現(xiàn)了尼采的超人哲學,還有盧任的利己主義等等。
再,《罪與罰》的另一大特色可謂是他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了,作者通過對主人公的大量的心理描寫,給人極大的代入感,讓人深切的感受到主人公行兇前的糾結(jié),行兇后的不安。
最后,主人公行兇后,由于良心上的不安立馬得了一種病。變得恐懼不安,神志不清。直到遇見善良的索尼婭,在索尼婭的勸說下自首并受刑之后,就立馬好了。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即即使犯了罪沒有被抓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那么人心中殘存的良知定會懲罰,使人備受煎熬,只有接受相應的懲罰,罪孽才會得到洗滌,靈魂才能得到救贖。這與刑罰對罪犯的教化作用不謀而合。
因此,看《罪與罰》可以領略當時俄國窮苦人民的生活,還可以感受19世紀的思想潮流,還可以體驗主人公復雜的心理變化,是一個豐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