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18級語教一班 蔣湫婧
繼《百年孤獨》之后,加西亞·馬爾克斯又寫出了曠世名著《霍亂時期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并不像《百年孤獨》那樣晦澀,多數(shù)人都可以讀懂?!安豢杀苊?,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后的命運”,這和《百年獨孤》里“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伍,奧雷里亞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何其相似!
在馬爾克斯的小說里,時間不僅僅是一個物理量,更多的是貫穿人物心理過程的一條血脈,愛情,貫穿生命始終。之前讀過愛情小說,也看到愛情電影,很多故事是過程艱辛,結局美麗圓滿,總讓人覺得愛情是浪漫的,美好的結局是必然的。而《霍亂時期的愛情》不是這樣,馬爾克斯并非表達愛情的浪漫,他把愛情放在一生的長河中,任其飄蕩流轉,展現(xiàn)愛情的方方面面,也展示生命的變幻無常。
十八歲的阿里薩腦子里充滿著浪漫的想法,他無法控制自己對愛情的渴望,當他第一次遇到費爾明娜時,這種無法控制的感情就如同滔滔江水一樣奔涌不息。他想獲得費爾明娜的愛情,他狂熱地寫情書,在費爾明娜來往的路上假裝看書,只為能制造與女神“偶遇”的機會。他不厭其煩地、毫不停歇的用自己的方式向費爾明娜表達愛慕之情,他拉小提琴、輾轉難眠、迎風歌唱,他為愛癡狂、為愛流淚,苦苦追求著一個無法得到的人。
然而,人到中年,一方面他與不同的女人廝混,一方面他心中記著那份純真的戀情。有人說他這是用濫情維持著自己的真情,用廝混宣泄心中的苦悶,也有人說這就是濫情。同時,步入中年的費爾明娜和烏爾比諾醫(yī)生的婚姻也并不幸福,他們生育一兒一女,但生活卻滿是雞毛蒜皮,他們各自在人前假裝幸福。
其實,對于中年夫婦而言,愛情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wěn)定。老年時,阿里薩終于等到了費爾明娜,歲月是一把殺豬刀,年老的阿里薩頭發(fā)花白,滿臉皺紋,而費爾明娜也失去了青春的風采,她不再是驕傲挺拔的“小母鹿”,而是一個滿是酸味的老太婆。
書中描寫了阿里薩一生的三個階段。青年時阿里薩激情豪邁,他年紀輕輕而才華卓著,他從來都不缺女孩們的關注,他也很是享受這種過程和感覺。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費爾明娜,阿里薩才意識到什么是愛,于是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對費爾明娜的追求中?!坝袝r視覺感觸在第一次見面時,就勢不可擋地令人神魂顛倒”,他的頭腦中滿是費爾明娜令人著迷的臉龐,阿里薩的愛情之門被悄悄打開。
中年時阿里薩自卑堅強,和費爾明娜的再次相遇成為他一生的痛,費爾明娜信中的一句“我們之間不過是一場幻覺”徹底擊垮了阿里薩心中的柏拉圖式愛情。費爾明娜嫁入豪門,讓阿里薩受到重創(chuàng),迫使他重新審視可憐的自己。經(jīng)過反反復復的痛苦掙扎之后,他選擇堅持,他認為“最深沉的痛苦來源于愛”,他選擇一種放縱的方式去守護和證明自己內心堅守的愛。
晚年時阿里薩沉穩(wěn)理性,烏爾比諾醫(yī)生的意外身亡,給阿里薩帶來了機會,他再一次追求費爾明娜,此時的他變了,褪去了年輕時期的浪漫瘋狂和中年的自卑憂傷,在給費爾明娜的信中早已沒有當年的激情,剩下愛情的余溫。這種溫情和關懷讓費爾明娜感覺到阿里薩早已不是那個一無所有、可憐巴巴的憂郁年輕人,而是一位閱歷豐富、穩(wěn)重可靠的全新阿里薩,悲痛的費爾明娜被阿里薩打動,重拾生活的希望。
《霍亂時期的愛情》不是一部簡單的愛情小說,愛情與霍亂互為一體。阿里薩顛覆了人們對愛情的簡單定義,半個世紀以來阿里薩不斷用肉體的放縱來鞏固自己對費爾明娜的靈魂忠誠,令人咋舌的濫情背后隱藏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因此,阿里薩這個人物自始至終充滿著無窮的魅力和無盡的生命力。他穿越半世紀的風風雨雨最后得到內心堅守的愛情,是馬爾克斯心中的完美愛情。阿里薩復雜甚至矛盾的人物形象使得《霍亂時期的愛情》成為獨樹一幟的愛情小說,寄托著馬爾克斯對愛情的最終思考,充滿了對復雜人性的感悟與思量。
這到底是濫情還是癡情,只能讓讀者來評論了。
【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