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級單位:
為深入貫徹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強化教學工作中心地位,將新進教師課堂競賽與高校教師資格面試有機結合,提升新進教師的教學業(yè)務水平。經研究,學校擬定于2025年4月15日下午舉辦2024年新進教師教學競賽暨教師資格證面試。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參賽對象
2024年學校新引進沒有獲得教師資格證的教師或講師以下職稱的教師。
二、比賽分組
比賽按教師所學專業(yè)進行分組,分為博士組、文科組和綜合組,具體分組名單見附件2。
三、參賽方式
參賽選手準備1個完整的教學小節(jié)進行課堂教學競賽,時間不超過10分鐘。
三、比賽規(guī)則
學校每組抽取5名專家對選手教學競賽進行現場評審,具體評分標準見附件1。去掉1個最高分,1個最低分,評委的平均分為參賽選手的得分。
四、獎項設計
博士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5名
文科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5名
綜合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6名
所有獲獎選手頒發(fā)獎金和證書。一等獎頒發(fā)獎金500元,二等獎頒發(fā)獎勵400元,三等獎頒發(fā)獎金300元。
五、材料提交時間和方式
請參賽教師于2025年4月11日前將比賽課件發(fā)送到604972138@qq.com。
附件1: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教師課堂教學競賽評分標準
附件2:比賽分組名單
人事處
教務處
2025年3月27日
附件1: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教師課堂教學競賽評分標準
評價 項目 | 評分指標及分值 | 評 價 說 明 |
現場授課 100 分 | 內容講授20分 | 內容嫻熟、講解流暢、表達準確,重點突出、深入淺出,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學科發(fā)展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有效啟發(fā)學生思考,注重課程育人,文字、圖表等運用嚴謹規(guī)范。 |
教學組織10分 | 教學理念先進,教學過程安排有序、銜接緊密,時間分配恰當,課堂調控有效。 |
方法運用25分 | 教學方法運用合理,問題設計得當,富有啟發(fā)性,有效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師生互動,合理運用板書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 |
教學效果20分 | 師生關系民主和諧,課堂氛圍好,感染力強,學生思維活躍、參與積極,有效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積極性,課程育人要求和素質教育理念得到落實,教學目標得到實現。 |
育人成效15分 | 課程育人目標明確、實效明顯;突出教學內容的思想導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突出教學實施育人導向,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學生勇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 |
教學風格10分 | 較好體現高校課堂教學特色和教改創(chuàng)新要求,特色鮮明,風格突出。 |
附件2
2024年新進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暨教師資格證面試分組名單 |
序號 | 姓名 | 性別 | 學歷 | 所在學院 | 專業(yè) | 組別 |
1 | 曾增日 | 男 | 博士研究生 | 信息學院 | 計算機技術 | 博士組 |
2 | 歐陽名學 | 男 | 博士研究生 | 信息學院 | 軟件工程 | 博士組 |
3 | 楊笛靈 | 女 | 博士研究生 | 材料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 | 博士組 |
4 | 陳建生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材料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冶金工程 | 博士組 |
5 | 馬麗 | 女 | 博士研究生 | 材料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材料學 | 博士組 |
6 | 姚文斌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材料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 | 博士組 |
7 | 陳衛(wèi) | 男 | 博士研究生 | 能源與機電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 | 博士組 |
8 | 張苑婷 | 女 | 博士研究生 | 音樂舞蹈學院 | 聲樂演唱 | 博士組 |
9 | 蔡意祥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材料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環(huán)境保護 | 博士組 |
10 | 吳揚武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材料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化學 | 博士組 |
11 | 張煉 | 男 | 博士研究生 | 農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 | 植物營養(yǎng)學 | 博士組 |
12 | 李磊福 | 女 | 博士研究生 | 農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 | 植物病理學 | 博士組 |
13 | 奉曉波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招生就業(yè)處 | 教育管理 | 博士組 |
14 | 朱蔚彰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教育學院 | 中國史 | 博士組 |
15 | 鄔若龍 | 女 | 博士研究生 | 教育學院 | 中國近現代史 | 博士組 |
16 | 姚晨 | 男 | 博士研究生 | 文學院 | 中國語言文學 | 博士組 |
17 | 夏翠娜 | 女 | 博士研究生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博士組 |
18 | 伍福常 | 男 | 大學本科 | 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博士組 |
19 | 陳月姣 | 女 | 碩士研究生 | 法學院 | 法學 | 文科組 |
20 | 劉晗 | 女 | 碩士研究生 | 材料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行政管理 | 文科組 |
21 | 康玨 | 女 | 碩士研究生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文科組 |
22 | 孟歡 | 女 | 碩士研究生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文科組 |
23 | 謝雪蝶 | 女 | 碩士研究生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 | 文科組 |
24 | 曾姁 | 女 | 碩士研究生 | 外國語學院 | 日語筆譯 | 文科組 |
25 | 陳福 | 男 | 碩士研究生 | 教育學院 | 刑法學 | 文科組 |
26 | 肖瑤 | 女 | 碩士研究生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文科組 |
27 | 戴秋慧 | 女 | 碩士研究生 | 材料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文科組 |
28 | 劉佳俐 | 女 | 碩士研究生 | 材料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中國史 | 文科組 |
29 | 許玉瑋 | 女 | 碩士研究生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文科組 |
30 | 彭夢雨 | 女 | 碩士研究生 | 外國語學院 | 課程與教學論 | 文科組 |
31 | 彭蓉 | 女 | 碩士研究生 | 法學院 | 教育學 | 文科組 |
32 | 鄭海越 | 女 | 碩士研究生 | 數學與金融學院 | 對外韓國語教育 | 文科組 |
33 | 劉莎 | 女 | 碩士研究生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文科組 |
34 | 李佳璇 | 女 | 碩士研究生 | 外國語學院 | 對外英語教學 | 文科組 |
35 | 宋學朝 | 男 | 碩士研究生 | 體育學院 | 農村發(fā)展 | 文科組 |
36 | 劉依雪 | 女 | 碩士研究生 | 教育學院 | 心理學與教育 | 文科組 |
37 | 鄧伊人 | 女 | 碩士研究生 | 能源與機電工程學院 | 戲劇與影視 | 綜合組 |
38 | 黃琳雅 | 女 | 碩士研究生 | 數學與金融學院 | 數學 | 綜合組 |
39 | 彭杰 | 男 | 碩士研究生 | 外國語學院 | 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 | 綜合組 |
40 | 胡志旺 | 男 | 碩士研究生 | 音樂舞蹈學院 | 金融學 | 綜合組 |
41 | 代鑫龍 | 男 | 碩士研究生 | 信息學院 | 農業(yè)工程與信息技術 | 綜合組 |
42 | 郭敬之 | 男 | 碩士研究生 | 能源與機電工程學院 | 農業(yè)工程與信息技術 | 綜合組 |
43 | 胡霞春 | 女 | 碩士研究生 | 信息學院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綜合組 |
44 | 卿嘉陽 | 男 | 碩士研究生 | 音樂舞蹈學院 | 物理學 | 綜合組 |
45 | 謝家玉 | 女 | 碩士研究生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物理學 | 綜合組 |
46 | 劉益慧 | 女 | 碩士研究生 | 研究生教育教學部 | 精算學 | 綜合組 |
47 | 楊蕭 | 女 | 碩士研究生 | 體育學院 | 體育學 | 綜合組 |
48 | 章葉 | 女 | 碩士研究生 | 農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綜合組 |
49 | 謝迎峰 | 男 | 碩士研究生 | 商學院 | 機械工程 | 綜合組 |
50 | 段琦璐 | 男 | 碩士研究生 | 美術與設計學院 | 書法與篆刻 | 綜合組 |
51 | 段洋明 | 男 | 碩士研究生 | 美術與設計學院 | 藝術設計 | 綜合組 |
52 | 王剛 | 男 | 碩士研究生 | 材料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有機化學 | 綜合組 |
53 | 李瑞 | 女 | 碩士研究生 | 商學院 | 廣播電視 | 綜合組 |
54 | 朱睿 | 女 | 碩士研究生 | 黨政辦公室 | 對外漢語 | 綜合組 |
55 | 劉嘉穎 | 女 | 碩士研究生 | 學生工作部 | 心理健康教育 | 綜合組 |
56 | 王咸灃 | 男 | 碩士研究生 | 學生工作部 | 應用心理 | 綜合組 |
57 | 黃祺 | 女 | 碩士研究生 | 學生工作部 | 心理學 | 綜合組 |
58 | 謝治 | 男 | 碩士研究生 | 學生工作部 | 農村發(fā)展 | 綜合組 |
59 | 李星朋 | 男 | 碩士研究生 | 國際交流處 | 早期兒童發(fā)展 | 綜合組 |